微晶玻璃COD消解器是水質化學需氧量(COD)檢測的核心設備,其微晶玻璃材質雖具備耐高溫、耐腐蝕特性,但長期使用后易殘留有機物、無機鹽及微生物,若清潔與消毒不規范,可能導致交叉污染、測量結果偏差甚至設備損壞。規范的清潔與消毒操作是保障檢測準確性及設備壽命的關鍵。
一、清潔操作規范:分步驟去除污染物
1.消解完成后即時處理:實驗結束后,待消解管冷卻至60℃以下(避免高溫燙傷及微晶玻璃驟冷開裂),佩戴耐高溫手套取出消解管,倒出廢液至專用廢液桶(含強酸/氧化劑的廢液需單獨收集并按危廢處理)。
2.初步沖洗:使用去離子水(電阻率≥18.2MΩ·cm)快速沖洗消解管內壁及消解器托盤,去除大顆粒懸浮物;若殘留大量有機物(如高濃度廢水樣品),可先用軟毛刷(材質為尼龍或聚四氟乙烯)輕刷管壁,避免劃傷微晶玻璃表面。
3.深度清潔:針對頑固殘留(如油類、重金屬絡合物),配制5%~10%的稀硝酸溶液(或根據污染物類型選用1%氫氧化鈉溶液),將消解管浸泡15~30分鐘,再用去離子水沖洗3~5次至pH試紙檢測呈中性(6~8)。消解器托盤及內部腔體需用濕潤的無塵布擦拭,禁用鋼絲球或硬質刮具。
4.干燥處理:清潔后的消解管倒置置于通風柜內自然晾干,或用潔凈壓縮空氣吹干(避免水漬殘留);消解器腔體開啟通風模式,確保無水分積聚。

二、消毒操作規范:抑制微生物滋生
1.常規消毒:每周至少一次對消解管及托盤進行消毒,可采用75%乙醇溶液浸泡消解管10分鐘,或用紫外線燈(波長253.7nm)照射消解器腔體30分鐘(照射距離≤30cm,強度≥90μW/cm²),殺滅常見細菌及芽孢。
2.特殊污染消毒:若檢測過含病原微生物的樣品(如醫療廢水、養殖污水),需使用2%過氧乙酸溶液浸泡消解管20分鐘,或采用高溫高壓滅菌(121℃、15分鐘,僅限耐受材質的消解管),隨后用無菌去離子水沖洗并全部干燥。
3.設備表面消毒:消解器外殼及操作面板每日用75%乙醇棉球擦拭,避免液體滲入電路縫隙;控制按鍵等頻繁接觸部位需重點消毒。
三、注意事項
•清潔消毒前需斷開電源,防止漏電或元件損壞;
•微晶玻璃忌驟冷驟熱(如消解后立即用冷水沖洗)及強機械沖擊(如硬物碰撞);
•定期檢查消解管是否有裂紋(微晶玻璃破損會釋放顆粒污染樣品),破損管需立即停用并更換。
對微晶玻璃COD消解器規范執行清潔與消毒流程,可有效避免交叉污染,確保COD檢測數據準確可靠,同時延長微晶玻璃消解器使用壽命,保障實驗室安全與高效運行。